一、中美关税下调,外贸喜迎窗口期
2025年5月12日,中美双方发表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自5 月14 日起,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,将持续半年的“关税战”按下暂停键。
这对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受到影响的外贸企业来说,无疑是天大的喜讯。
此前,受高关税影响,不少美国企业减少了从中国进口商品,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订单下滑。
而关税的下调,使得美国企业采购成本降低,采购意愿增强,中国外贸企业订单量开始飙升。
众多此前因关税问题搁置的订单重新启动,同时新增订单也纷至沓来,中国对美出口迎来了难得的黄金窗口期。
二、运价“报复性”上涨:空海运一舱难求
然而,关税利好尚未完全落地,美线物流市场已率先“爆仓”:
空运:价格翻倍,舱位排至下周
01
运价飙升:上海货代透露,美线空运价格从20元/公斤涨至近40元/公斤,涨幅接近翻倍,部分航司单周亏损减少超50万元。
02
舱位紧缺:货主需提前一周订舱,跨境电商货量占比超60%,高附加值货物挤占普货空间。
03
运力瓶颈:空运载货量有限(如波音777F仅100吨),航线调整需数月,短期内只能靠涨价“劝退”低利润货物。
海运:船东集体涨价,美国客商“抢舱”
01
运价跳涨:MSC、赫伯罗特等船公司6月起加收旺季附加费,美西航线运价突破6000美元/大柜,部分内陆点达9700美元。
02
抢运潮加剧:90天窗口期叠加传统旺季,美国批发商库存仅1个月,圣诞备货需求激增,订舱需提前10天以上。
03
运力调配难:马士基等航运巨头需40-45天调整航线,短期运力缺口难以填补。
三、运价暴涨原因:多重因素导致
1. 关税下调刺激“报复性出货”
此前被压制的订单集中释放,企业为规避政策风险加速发货。
美国客户连夜下单,上海某针织厂积压30万件货物计划90天内清仓。
2. 船司定价权垄断
需求暴增下,多家船运公司赶在客户订舱潮前发布涨价公告,对每个40 英尺集装箱收取1000 至2000 美元的跨太平洋旺季附加费用等,进一步推高了运价。,中小货代议价能力弱。
3. 供应链韧性不足
空运依赖固定航班,海运运力调整周期长,短期内无法匹配需求激增
四、外贸企业如何应对?抓住90天窗口期
1. 物流策略优化
分批订舱:优先发运高利润产品,次批补货,末批观望关税走向。
混合运输:空运+海运组合,核心商品走快船,非紧急货物选慢航次。
条款调整:采用EXW/FOB条款转移运费风险,或与客户约定运费浮动区间。
2. 成本管控与客户沟通
透明化比价:提供多家货代报价,引导客户自行询价。
调整报价结构:上调货值、包邮式报价,降低运费敏感度。
3. 中长期布局
供应链分散:向东南亚、墨西哥转移产能,利用RCEP降低政策风险。
技术升级:将关税节省投入研发,提升产品附加值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awyerwu.com/14809.html ,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:https://www.awyerwu.com/
- 喜欢(10)
- 不喜欢(1)